名人名家
  • 【独家视频】微视河南名人名家:心道教育董事长贾君和

    聚焦中原人物,讲述传奇故事。近日,深耕家教家风文化的心道教育董事长贾君和、总经理侯秋仙,以及心道教育三位优秀学员做客微视河南演播厅,让我们一起学习好家教,传承好家风,从心出发,道行天下。

  • 微视河南:千亩梨花似雪海 古村新貌迎客来

    百花盛开日,正是踏春时。3月26日,应郑州蹬槽集团董事长袁占国先生邀请,省工信厅原巡视员郭运敏,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留彦一行四人到袁总的家乡游览了600多年的袁桥古村和千亩梨花,给人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

  • 微视河南:医者父母心 中牟县官渡镇田庒卫生所田书亮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田庒卫生所田书亮医师是几代中医世家的乡村医生。作为一名医生,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多科室疾病的诊治技术。田医生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口碑,也吸引着外地的患者前来问诊。田医生正是用他那颗火热的心温暧了无数人,使患者重新走上康复之路。

  • 微视河南:张千恣 将少林功夫融入书法,修得“和静清雅”人生

    张千恣,原名张建华,安徽阜阳阜南县人,1989年来到郑州后居住。在少林寺参禅悟道,学习少林文化,将少林功夫融入到书法当中,修得“和静清雅”人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提起从前,张千恣还是很感谢当年大家对他的帮助。张千恣淡名薄利,潜心创作,独具创新。达摩洞的三字是著名书家画家张千恣墨宝。

  • 微视河南:第八届河南省曾氏“十大孝星”暨“奖学助学”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硕果盈枝秋色满,弦歌满地宗情浓。”8月20日,第八届河南曾氏十大孝星暨奖学助学颁奖典礼在新郑鑫港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为期2天,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弘扬孝德颂模范”为主题,对十大孝星人物和获奖优秀学子进行了表彰。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会长史献志,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省工信厅原一级巡视员郭运敏,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旸,省直工委原组织部部长、省孝促会副会长魏恒,省统计局原机关党委书记、省孝促会副会长袁朝志,省孝促会常务副会长、曾氏孝文化委员会会长曾占国,省

  • 微视河南:回望改革开放历史 讲述民营经济故事(下)

    本期刊载的内容是,7月14日上午河南省工信厅原巡视员郭运敏接受省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薛林处长专访实录的第二部分,供网友们一起分享。郭厅长,您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十分重视并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您执笔的很多材料得到了省领导认可和表扬,您撰写的大量理论和宣传文章在各种报刊发表,这些宣传报道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那些推进作用?您从事文字工作有那些心得和经验,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啊,主要是工作上的需要和我长期形成的爱好和习惯。1980年,在周口工作期间,沈丘县委书记为解决社队企业产销渠道不畅通问

  • 微视河南:回望改革开放历史 讲述民营经济故事(上)

    7月14日上午,河南省工信厅原一级巡视员郭运敏,在河南省档案馆接受了河南省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处长薛林女士的访谈,他以自己在改革开放中40多年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民营经济发展中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本次访谈是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老干部局、省档案馆为进一步推进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党史研究,深入挖掘党史资源,发挥老干部、老同志作用,留存珍贵档案,共同开展的《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口述史》工作的活动之一。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海民,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副处长赵立伟,河南省档案馆接受征集处副处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奶奶的镜架

    得益于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参加工作三十年来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每一次乔迁都标志着生活条件现代化的升级。但是,我家有一件物什,虽然和其他家具看起来越来越不协调,却始终伴随着我,舍不得离弃。因为它对我来说是一件宝物,仿佛能让我见到我想念的人——我的奶奶。这件物什的名字对我来说有三个:经架——镜架——梳妆台。先来看看它的样子吧:它是那种古色古香的枣红色,全木制结构,木材质地不详。最高约70公分、最宽处约60公分、侧面最宽约30公分。整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下部底座和上部的镂空雕刻鸟兽花屏。下部底座大致呈长方体形状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我的妈妈是花仙子

    春风缓过,朵朵梨花枝头微颤,那湛蓝天幕下的片片雪白,是我心头最纯净的色彩。——题记微驼的脊背,一头花白的短发,一对爱笑的眼睛,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这是我的母亲,在仲春之时,穿梭于梨园无数朵梨花之中,林中温柔的风拂过她苍老的双颊,林中甜蜜的香陪伴着她清苦的过往。每个夜晚的烛光里有她为儿缝补的细密针脚有我刻苦伏案的无尽渴求母亲幼时家境贫寒,为了给重负下的一家人省下生活费,她不曾迈进校园一步,时常一手牵着羊,一手提着镰刀去干农活,跟着村头广播里的红歌边走边唱,偶尔遇见挎着书包去上学的同龄人,眼神里、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紧随着你的榜样

    时光的风刀刻剥着记忆的岩石,许多美好的往事,都被风化成细石流沙随风而逝,而记忆中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事,经得起岁月变迁,敌得过似水流年。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一位40多岁的男老师。他中等身材,理着平头,头发不是很黑,稀疏点缀着些白发。他总是面上含笑的,在那个物资比较稀缺的时代,他的微笑总让人感到暖意萦怀。他喜欢带着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不厌其烦。老师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还说,“这个‘见’不读‘见’,应该读‘现’,这叫通假字。”我不懂什么叫通假字,只觉得这是好话,只觉得老师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父亲崭新的黄大衣

    父亲七十多岁了,他有一件特别“昂贵”的衣服——军式黄大衣,压在箱子底下,有四十年光景了,却崭新崭新的。听母亲讲,这件衣服是父亲年轻时花了巨款——七十元钱托人买的。我很惊异:一向节俭到吝啬的父亲,怎么会舍得花这么多钱给自己买衣服?母亲说,那个年代贫穷落后,人太穷了,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偷盗现象。东家丢了一只羊,西家少了几只鸡。村里就组织青壮年,夜里轮流打更守护村子。冬天的乡村,万籁俱寂,晴天干冷干冷的,雪天天寒地冻,本来就缺衣少食的村民整夜在村子里来回巡逻,任凭着刺骨的寒风侵袭,把人冻得够呛。别人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远去的牛铃声

    牛是生物学家眼中的一种反刍动物,牛肉是美食家盘中的一道美食,而对于农家来说,牛是家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生产队的牛是典型的北方黄牛,短短的黄毛,油光光的,远远望去,像披了一身黄色绸缎。黄牛的身材高大健壮,一对犄角不怒自威。牛忠诚老实,耕田拉车,任劳任怨,四蹄刨地,一身韧劲。牛伴随着我的成长,声声清脆的牛铃声,至今仍常常魂牵梦绕。我生于1972年,成长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的小山村。童年从记事起,爷爷就是生产队的牛把式,家里代为饲养的是一头黄牛。养生产队的牛自然不能怠慢,白天饲喂,夜里添草,每天把牛打理得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听见流星的声音

    不经意间岁月如风般驶过,转眼季节已来到初秋的驿站。落叶纷飞的季节,看了梁朝伟给《我是路人甲》的影评,我不禁想起多年前那个有流星雨的夜晚。那年我22岁,从一家三流大学毕业,母亲因病去世不久,刚谈的恋爱也无疾而终,前途一片渺茫。茫然无措间,经同学介绍,我来到了位于安钢大道上的一所民办寄宿制文武学校,任初中英语老师。说是学校,其实是一家以教授武术为主、文化课为辅的私立学校。学生则来自河南各地市,全是调皮捣蛋被原来学校开除的初中学生。家长们不想让孩子辍学,就想方设法送他们到这样以教授武术为主的私立学校,多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我家的农用车

    今年清明节前夕回了一趟老家,顿觉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过去的模样了。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一处处广场从无到有。曾经风靡农村的农用三轮车和三三两两的小汽车有序地停在农家门前,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陷入沉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普遍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当时我家刚添置了一辆架子车,是父亲专门找木匠师傅精心制作的。在农村没有机动车的年代,架子车曾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运输工具,它承载着农民一年四季的希望。架子车一般有两个轮子、两根一米多长平

  • 微视河南:轻喜剧微电影《酒鬼转变记》 在河南郑州开机

    本网 李保奇 张扣杰 《社区故事》摄制组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轻喜剧微电影《酒鬼转变记》于6月9日上午在郑州未来路邓公液河南联络处开机。《酒鬼转变记》剧中讲述的是铁柱和二孬喜欢饮酒,突发奇想成立了一个“酒鬼俱乐部”,他们的口号是“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没酒喝凉水”,铁柱和二孬成立“酒鬼俱乐部”遭到二人妻子的极力反对,他俩不听妻子的劝阻,每天酒杯不离口、酒瓶不离手,疯狂地喝,最终将二孬喝进了医院抢救。二孬因为和铁柱喝酒住进了医院,二孬妻找到铁柱索赔并,铁柱妻不向着铁柱,反而向着二孬妻,同意高额赔偿,铁柱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一辆自行车买了两年

    在我家里,一直存放着一辆老式加重自行车。这是父亲专门为我买的,也是我家第一个值钱的“大件”。那一年,我小学毕业考上了乡里的初中,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学校离家有好几里路,论远近够不上住校,但在跑校生中又是路程最远的。因此父亲在高兴之余,合计着给我买一辆自行车,也算是对我学习的奖励。我一听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当时村子里有自行车的还不多,大多数买了也舍不得骑,放在屋子里用床单盖着,只有走亲戚或赶集时才推出来骑骑,路上一看见人就按车铃,生怕别人看不见。要是我也能骑着自行车去学校,那该是多么的风光,兴奋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爷爷唱着军歌去治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九年了,爷爷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万千思绪却不知从何写起,印象中爷爷一直都是光头(后来听大姑说因为以前家里穷,剃光头就不用经常理发了)圆圆的脸、威严的眼神仿佛有穿透力一样,能直射人的内心,胖胖的肚子微微鼓起。爷爷夏季穿一身的确良短袖衬衣,深色裤子,脚蹬一双黑色宽口布鞋,冬季一身深色的中山装。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太爷爷在爷爷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爷爷是家里的长子,很小就撑起了整个家。爷爷长到十九岁时参军到了部队,又参加抗美援朝,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枪林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守在老家的父亲

    母亲去世后,我和父亲之间的话多了起来,尤其是近几年。2011年我21岁,母亲因为肺癌去世,等办完丧事那天,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失去了福气。沉默地坐在院子里,看着熟悉的角落,点点滴滴的情绪涌上心头。后来,我独自一人从农村到城里工作,父亲一人在家干活、务农。隔三差五我就回家一趟,一开始我是骑自行车往返,大概25公里的路程,虽然有点远,但内心还是很轻松愉快。回到家中,父亲总是问我想吃什么,我脱口而出“面条”。在我的记忆里,我家基本上一年四季中午都是面条,从而到现在就喜欢吃面条,因为总能回忆出家的感觉。去年我生日那

  •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端午记忆

    又一年端午节快要来临了,那些旧年关于端午的记忆不经意又闪现出来,让人回味绵长。“妮儿,快起来到铁路坡上割点艾回来!”妈的一声喊将我的美梦生生打断,我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挣扎着起了床,嘟着嘴走到压井边,准备洗把脸。“回来再洗!夜儿黑(昨晚)准备的有水!”妈的断喝让我有些清醒过来——今儿个是端午节。门头插艾是家乡的老习俗,驱蚊且辟邪,而用事先备好的水洗脸则可以防止害眼——据说,月奶奶捣了一年的药,会在端午前夜撒在各家放在院里的水盆中。对此,我深信不疑。于是,太阳刚刚露脸的时候,我已经把那一大把带着露

共有5页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臻一甄采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