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视河南: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奶奶的镜架时间:2022-06-16 得益于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参加工作三十年来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每一次乔迁都标志着生活条件现代化的升级。 但是,我家有一件物什,虽然和其他家具看起来越来越不协调,却始终伴随着我,舍不得离弃。因为它对我来说是一件宝物,仿佛能让我见到我想念的人——我的奶奶。 这件物什的名字对我来说有三个:经架——镜架——梳妆台。 先来看看它的样子吧:它是那种古色古香的枣红色,全木制结构,木材质地不详。最高约70公分、最宽处约60公分、侧面最宽约30公分。整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下部底座和上部的镂空雕刻鸟兽花屏。下部底座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底部四周是波浪形的柜脚;上表面周围装饰有雕刻栏杆,前面栏杆中间有开口,使它看起来像个古戏台;腹部中空,可置物,正前面上部两个小抽屉,可放些首饰类的小物件;所有边角栏杆都有雕刻的花纹或曲线,灵动自然,拒绝呆板。 上部分,我认为是它的精华,有大大小小共十块镂空雕刻的鸟、兽、花组件拼组的花屏,其中包含了喜鹊、梅花、蝙蝠、鹿、寿桃、向日葵、如意和佛光等吉祥元素,寓意着喜上眉梢、福禄寿三星、一举夺魁、如意幸福和佛光普照等吉祥象征。整套物什左右对称有不同、上下布局分轻重,和谐严谨、构思精巧、雕工细致。 我父亲是他们五个兄弟姊妹中最小的,所以我出生时爷爷奶奶已经近七十岁了。爷爷去世早几年,在我的记忆里很模糊,几乎无什么印记。而奶奶和我,在她最后的几年却是亲密的陪伴。农村的习惯,最小的孩子一般住在祖屋,老人们也住这里。因此,我出生后就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去世后,奶奶一个人住在堂屋的东里间,这时候我大约三四岁,父亲叫着我小名说:鸿雁,你去跟奶奶做个伴吧。 这一伴就是永远,我黏着奶奶,直到她去世。 冷天我睡奶奶脚头,替她暖脚;暖天我和奶奶睡同一头,听她说戏文、讲故事、解谜语。 奶奶在我心目中是和村里其他的老太太们非常不一样的存在。 首先,奶奶能识字。 奶奶出生于1900年,那个年代的农村老太太几乎是没有上过学的,不识字是常态。奶奶的娘家虽然不是名门大户,但也算家境殷实,生活讲究,奶奶应该念过私塾(现已无从考证),识得常用文字,却足以傲视闺蜜江湖。 其次,奶奶会讲很多的戏文故事,会解很多雅俗共赏的乡村谜语。 这也应该跟家庭有关,她不用为生计大事忙碌,可以有空闲去看戏、读书、拾趣。我每天最期盼晚上奶奶给我说戏文或者解谜语的时辰,奶奶讲故事水平一般,但是说戏文解谜语那是高手,说到精彩处,往往是念白带唱、手舞足蹈,完全不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所以,我很早就知道一些戏曲里的人物故事、孝悌之义、家国情怀,在小伙伴们面前特别自豪。奶奶会解的谜语很多,父亲曾经专门记录过一个笔记本,可惜后来不慎丢失了,着实心疼好久。依稀记得,雅一点比如: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蒙天网,专捉飞来将——蜘蛛;俗一点比如:兄弟五六个,都在坑里坐,哪个先红脸,先出它一个——鏊子烧饼,无一不是脍炙人口、趣味横生。 最佩服奶奶的,是她还有一样绝技:给受到惊吓的小孩子叫魂儿。 农村小孩子受到惊吓后会又哭又闹,偶尔伴有发烧,医生打针吃药都不好使。大人们就抱着孩子来找奶奶,这时候奶奶就会在地上用树枝画两个十字,两只三寸金莲(奶奶是裹脚的)分别踩在两个十字上,手指轻弹孩子的脑门,同时吹口仙气儿(我认为),嘴里念念有词,最后轻柔地说一句:宝贝儿回来吧。再看那孩子,果然就不哭不闹、活泼如初了,神奇如此。 我家这个现在叫做梳妆台的物什,就是伴随着这样的奶奶来到我们家的。目前能确定的,这曾经是奶奶母亲的嫁妆,奶奶出嫁时,家人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她,如此算来它至少有150多年历史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它特别值得奶奶拥有,和奶奶如此般配。 小时候,一方面觉得它的雕花很好看;一方面觉得它像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奶奶的针线、奶奶的戏文、奶奶的甜点。偶尔上面会放些书本之类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奶奶给我说的是它叫经架(放经书的架子),后来无意间发现它的底座上表面中间雕刻有一片树叶,细想才明白,原来这物什应该叫做镜架,这片叶子就是用来挡着镜子不至于滑落的,打造者细心如是、匠心犹甚。 当时,已经有了更大更方便的玻璃镜子,奶奶已经不再使用它放镜子了,它只发挥了小柜子的作用。以至于,大家好像都忘记了它曾经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 奶奶去世于1975年,享年75岁。 当时的我还不到十岁,只知道不停地哭,没有想过要留下奶奶的什么东西作为念想。后来上学、住校,大学毕业来到城市工作,奶奶的形象渐渐模糊。老屋几经翻修重建,旧的家什或丢失或损坏,早已所剩无几。所幸我父亲念旧思母,奶奶的镜架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农村住房往往过于开放通风,难于防尘防潮,奶奶的镜架经历过掉漆、开裂,父亲刷漆修补仍难复原如初。 2000年前后,我在城里住房条件得以改善,有了相当的空间,于是回老家把奶奶的镜架搬了过来。为了便于搬动,当时是把它拆开了装箱的,到家后为了尽可能不损坏原样重装,费了我一整天的工夫,之前还专门购买了最好最贵的胶水,以确保它不再开裂散架。十几年来,它好好的,再也不曾离开过我,慢慢地,我才知道城里现代人把它叫做梳妆台。 从我记事起,就是奶奶老年的模样,奶奶年轻时没有照过相,唯一的照片也是七十岁左右时的,后来请人画像也是老年形象。所以,少年的我,心里只有慈祥的老奶奶,好像奶奶不曾年轻过。 近些年,每每站在奶奶的梳妆台前,总是幻想她年轻时坐在这里轻理云鬓、淡抹妆容、对镜贴花的画面。小家碧玉似的奶奶,年轻时该是什么模样:她漂亮吗?她温柔吗?她会有一般女孩子的羞涩吗?有时候,画面中的奶奶会回眸一笑,让我惊喜不已。动情处我常常泪湿双眼,喃喃自语:奶奶,您跟前的小不点儿长大了,也要变老了,您恐怕会认不出来了,但他却越来越想您了! 奶奶如果健在,该是122岁,与世纪同年。谨以此文,纪念可爱的奶奶!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中学 高翔 编辑:微视河南 张艺 |